高密度俨然已成为一种深圳特色,中小学建筑也呈现出向空中发展的趋势,这种趋势应该催生出新的设计理念,而不是被动接受土地的紧缺。学校设计不是对用地的妥协,而是基于对师生行为模式的理解而产生的空间重塑。密度的增长不应是空间窘迫的借口,而是创造多层次空间和多义空间的契机。深铁璟城学校,地处深圳松岗车辆段,场地内高差十米,其中一半用地位于十米高的地铁盖上,无法用于建设,只能布置运动场,而仅存的地面空间在规划退线后仅存约不到1.3万平米,需在此范围内完成一所6.6万平米的72班九年制学校,容积率超5.0。在如此条件下,可以说本项目是当下中国中小学建筑中当之无愧的超高密度校园,建筑设计面临巨大挑战。设计概念围绕“天空知城”展开,垂直方向呈现上中下三级空间层次的立体学堂。裙房容纳各类公共教学空间合并成资源中心,形成建筑基座,其中可触发丰富活动场景,基座的形态处理如同一组很轻的云朵,此为第一级。云朵上方是整层的架空活动空间,将失去的地面还给学生,此为第二级。最上方则是普通教学单元组成的空中学堂,漂浮在云朵之上,创造高空中的乌托邦学堂意象,此为第三级。▲入口大台阶
同时,针对场地十米高差,设计采用“双首层”设计策略,利用第一层级的基座化解场地高差形成两级地面,释放大量“地面”活动空间,架空层连接车辆段上方地面,让立体校园得以最大限度地在水平方向延展,获得了统一校园空间的同时,也维系了校园与自然环境的亲近。
学校建筑的发展核心契合素质教育需求,建筑愈发强调公共与共享。高密度下建筑在垂直方向延伸,依然保留了空间的完整性,结合水平向的功能融合,高密度反而可以创造出更具共享性、互动性和可参与性的景观场地。建筑在三级划分的基础上,采用“多层次空间策略”,创造性地组合出“地面-资源中心-架空层-图书馆-空中平台-教学楼-屋顶花园”7个层次的活动空间,通过功能重叠获得最高效便捷的功能流线与更加生动的校园场景。各种空间层次中都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绿化设计,在高覆盖率的前提下反而实现了全方位立体绿色校园。
▲ 7个层次:地面-资源中心-架空层-图书馆-空中平台-教学楼-屋顶花园资源中心与架空层,通过空间错落的变化,创造出类似“童话小镇”的街区空间,其中蕴含多样探索路径,让校园生活更有趣,更有温度。同时,架空层与操场连接,并利用高差形成看台,让校园生活自然融入建筑之中。
空中图书馆于高空之上正对东宝河滨水公园,体块长150米,包含南北两侧的小学和中学阅读区,以及中部的活动中心,可兼容活动、交流、兴趣教室等功能。下方架空层是校园与城市互动连通的核心。屋面平台为高楼层的学生提供了活动场所,进一步增加校园公共空间的多样性。
教学单元通过长廊串联,创造观景平台,同时层叠的平台、架空、屋顶花园,增加了水平楼层的空间趣味,在“天空”之中营造出一种绿化与光影交织的游走体验。
整层的架空形成了校园第二地面空间,取得了盖上盖下的联系。校园东侧的设计更强调教学楼与运动场的呼应,在立面上设置大量可以走出来的空间,使得课余时段的校园生活得以立体化呈现,产生人与空间的自然对话。
在这个设计里,我们希望建筑在提供各类功能、场景的同时,也可以消解高密度环境带来的压迫感,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呼吸的校园环境;同时建筑要回应深圳当地气候条件,呈现出一种新时代的岭南建筑气质。传统校园中大尺度的礼堂、体育馆等被设置在裙房部分,与教辅等活动空间通过大小体量的变化、错动,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,营造建筑“呼吸感”。架空、下沉、平台等灰空间的设置将室内外自然连接,也提供了完善的避雨、防晒、通风等功能,阳光、风和四季等自然元素能够在这里被更生动地感知,成为承载校园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。深铁璟城学校,是一次针对复杂超高密度环境的新校园范式的破题,通过“天空知城”打造一个自发生长的学习型社区,一个能够激发创造与探索的空间,也希望未来可以引领一种新的校园空间模式。目前学校正在建设中,并预计于今年10月封顶,敬请期待……用地面积:34,859㎡(可建设用地面积:12,778㎡)业主单位: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
建设单位: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
设计单位:华阳国际设计集团
服务范围:建筑方案设计/建筑专业初步设计
合作设计单位: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
建筑的眼睛
更多了解
www.capol.cn
商务合作
0755-82712898
持续招聘中
szhr@capol.cn
capol.ivvajob.com